时间:2024/8/25来源:本站原创作者:佚名

导读:日本消费者也没能抵挡住低价的诱惑!

从洽洽瓜子到老坛酸菜,从老干妈到王老吉,这些在日本的中国物产店都可以买到。在华人聚集区,这些曾经以进口零食、调味料为主要产品的物产店,悄然间增加了肉、水果、蔬菜等生鲜食材的供应,不仅品类丰富,价格也比连锁超市便宜很多,吸引了不少在日华人和本土消费者。

悄然变化的中国物产店

在日本,中国物产店较多的地方有三个。新大久保,这是韩国人的聚集地,同时也有许多中国物产店;池袋,这是留学生与中国创业公司的主要聚集地,这里还分布着不少川菜馆、火锅店;横滨中华街,在这里,除了物产店,甚至还能听到熟悉的糖炒栗子的吆喝声。

中国物产店的起源,与日本食材不对在日华人的口味有着很大关系。很多在国内吃惯了各种口味美食的华人,都不太能适应极为清淡的日本食材。物产店的兴起,不仅可以让在日华人满足口腹之欲,还能冲淡思乡之情。

老干妈、沙琪玛、八宝粥、辣条、螺蛳粉.....除了这些耳熟能详、来自国内的各种零食、调味料,近些年,中国物产店逐渐增加了肉、水果、蔬菜等生鲜食材品类。价格不仅低于当地连锁超市、甚至日本人的私人店铺在价格上也毫无优势可言。也正是借助“低价”,中国物产店在日本风生水起,并呈现出崛起之势。

从质疑到认可,日本消费者也喜欢低价

“小商小贩”、“质量不高”,是大部分日本消费者对中国物产店的最初印象。随着越来越多的日本消费者走进中国物产店、购买过店内的产品、体验过物产店的服务,日本消费者对中国物产店的固有印象正在逐渐淡去。

“一个蘑菇只要8日元,真是太便宜了。当天晚上就炒了,味道没有任何问题,虽然看起来有点蔫但超市里买的菜在冰箱里放久了也会这样。”一位经常去中国物产店的日本消费者这样评论道。此外,还有部分日本消费者认为,中国物产店的出现,会激化果蔬行业的竞争,淘汰一些质量差、价格高的店铺,有利于市场的长久发展。

还有日本消费者表示,“蔬菜看起来一般,肉和鱼看起来挺不错的。但这种店价格很便宜,所以去的人很多。我觉得这多人光顾,还是挺厉害的,这样挺好,大家有更多的选择,我希望外国物产店和本地产铺可以共存。”

在鱼类批发市场,一位批发商同样认为这是一件好事,“以前,休息日之前还卖不出去的鱼只能扔掉,如果这些鱼有人买,自然是好事。而且普通的交易,账期一般在10-0天左右,而这种剩鱼的交易则是现金为主,可以说是双赢。就算是中国或者其他国家的商家,只要遵守规则,我都支持。”

中国物产店的逻辑

在横滨中华街附近的商店里,“6根胡萝卜日元,10个橘子日元”的标签随处可见,而且这些价格都是税后价,很多日本消费者非常疑惑,“中国物产店的蔬菜、水果为什么这么便宜?”以致于部分日本消费者认为,“他们可能把菜市场垃圾堆里的东西弄过来卖了。”

在日本,从批发市场进货,商家通常需要缴纳保证金,获得有编号的帽子,才能参加批发市场的竞拍。在竞拍过程中,商家还需要熟悉专门的手势和行话进行脚架,对于外国人来说,这存在着较大的困难。

在产品上架环节,日本也有着非常严苛的要求,食材不新鲜的、擦伤、不好看果蔬均会被废弃掉,不仅人为地提高了果蔬成本,也导致了食材的浪费。

“让废弃掉的食材重新进入流通”则成为了中国物产店的机遇。许多物产店老板表示,“除了华人,不少日本消费者也非常愿意接受这些瑕疵产品,因为价格很低。虽然单件利润不高,但客流量很大,折算下来,也能赚不少。”

当下,许多日本网民依然在宣扬“让日本企业撤出中国、与中国脱钩”的言论,但在涉及到柴米油盐这些关乎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时,日本消费者依然会通过理性思考,做出恰当的选择。

来自大数跨境


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:http://www.hkrtanshang.com/jzzp/jzzp/45157.html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